不少家长疑惑,既然国际学校培养的孩子目标都是要出国的,是否意味着可以提前适应国外文化,而放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呢?
无论是私立国际学校,还是公办校的国际部,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都是一致的:不仅不放弃,反而格外重视,甚至用“热捧”都不为过。不少国际学校达成共识,即真正的国际学校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很好地融合。在出国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了解传统文化,是不少国际学校目前一致的选择。
“一个缺乏自身民族认同感的人,孤悬海外,只能是一株浮萍,永远也不会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同。”国际化人才首先应该是中国化的人才。一个中国学生较重要的是自身的特色,与美国学生的差异,要保持国际化竞争力。要做到中国化,就必须在学习并理解西方现代文明的同时,夯实中国的传统文化基础。
虽然办的是国际学校,但中国的也是国际的,中国元素也是国际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孩子从小生活在这里,与这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根在这里,出国留学并不能改变这一点。中国文化有五千年的积淀,让孩子在出国前多感受传统文化,对于开发自身潜能,发掘自身优点,提升自信心方面很有帮助。
国际学校应该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又具备本土情怀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强调中西文化融合首先体现在不少国际学校都开设了传统文化的课程,以保留学生的中国印记,提升他们在海外学习的持续竞争力。除了开设课程之外,他们更多地强调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国际教学中,在世界背景下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中国身份认同。
除了课程之外,还有不少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比如茶道、书法、绘画等,学生们可以练习、表演,或者参加校内比赛。在体育课中,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每周都请教练教授太极,一方面强身健体,让体育课不那么枯燥,另一方面也激发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出国之后提升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如果都是高中毕业再出国,对于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肯定能到达一定层次,但是他们的学生很多都是初中、高中就直接到欧美中学就读了,许多家长也会担心孩子太小,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会出现断层。因此,他们才决定拿出20%的比例融入中方课程,力争让孩子在出国前就已经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认识,到国外以后也能成长为全面的、人格健全的人才。
所有国际学校都热捧传统文化,是否会降低中国元素的含金量?随着中国申请出国学生数量的剧增,中国元素对于美国大学来讲已经不再是稀缺的资源了,因为近年来有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大学进行学习,中国学生在申请时所具备的中国元素其实已经不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了。是否被录取较终还是 要取决于美国大学的招生标准以及这所学校是否希望招收到更多的具备中国元素的学生。如果招生官觉得这个学生的经历非常特别,例如他会武术,能够从他这个特长中看到这个学生的其他特征,例如对一项现如今很少有人具备的特长保持着热忱,并且多年来一直坚持学习。那么从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分析这个学生对于自己热爱的事情是有恒心的,这是美国大学招生官所希望看到的。
我们在美国其实无形中会学习到不少美国的文化,但我们不应当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应当是一个相互融合,取长补短的过程。
来源: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wenda/199108.html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