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任由家长或是老师在上面涂画,在择校这方面,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此,家长的选择对孩子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而在择校的问题上,家长们常常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是:我们到底希望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的教育模式才能帮助他们按部就班地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可西方的教育思想,他们自身普遍受教育程度就很高,甚至拥有丰富的海外求学、工作经历。他们为了帮子女避开应试教育,转而寻求以西方教育理念为基础,可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个性能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的环境,国际学校逐渐成为家长择校的热门之选。
近日,小编专程拜访了北京一位公立学校国际部的学生家长邢先生,邢先生结合自身经历,对我们讲述了他对西式教育的憧憬、现实中的落差、带着孩子逃离传统高考、又发现只能靠应试方式去应对“洋高考”的曲折道路。
盲人骑瞎马,这是邢先生对自己教子模式的总结,孩子的选择让他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如果跟着中国教育的高考大部队走,虽然孩子辛苦,大人却相对来说会省心很多,他的未来发展到什么地步,家长心里大致有数。“而我把孩子从高考体制里拉出来了,面对的一切都是中国家长非常不熟悉的问题,如果我的孩子拿不到心仪高校的录取通知,又没有高考成绩,是不是把孩子这一生给毁了呢?”邢先生在专访中抛出了这样的问题,这也是让许多有意将孩子送入国际学校就读的家长陷入茫然和踟蹰中的一个问题。
入读国际学校这个选择究竟有何利弊
优 点
与海外名牌大学关系密切:大中华区目前著名的国际学校均与海外著名大学的招生部联系紧密。名校招生官大多对这些学校非常熟悉,甚至每年都会例行拜访学校,了解学生,相较于只能靠DIY申请海外名校的普通高中生,国际学校在这方面的确能为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资源。
而通过与海外院校的密切交流,国际学校对学生创造力和团队协作力的培养也会做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整,这对海外院校的申请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外籍教师提供教学质量保证:国人常说一分钱一分货,这个理论用在教育上也同样有几分道理。校方花了大价钱从海外聘请来的外籍教师通常不是籍籍无名之辈,甚至往往是早已盛名在外多年的业内精英。
而在课程方面,无论校方采用的是IB还是AP,课程内容均广泛灵活。这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丰富度以及开阔眼界都十分有帮助,各类科目都可以打下坚实的基础,未来申请名校阶段则会有更多的选择,不再被高考的独木桥所局限。
全球化的同学人脉网络:由于相对较高的学费,国际学校的就读学生家庭背景通常也非常不错,家长多为各个领域的精英人士。故而,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入这些学校的原因也多是希望帮孩子从小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人脉网络。
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龄人交流,也有助于学生对各种文化都有所了解,看待问题也会拥有更高的包容度。
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塑造和培养:国际学校的宽松管理在思维方式的培养层面体现得较为明显,校方通常会十分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塑造,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而非给出一个模式化的标准答案。
当然每所国际学校之间由于制度和管理等因素,也有很大的差别,并非每一所国际学校都拥有上述优势,留学君的总结并不能概括全部学校。
缺 点
缺少中国元素:由于薪酬待遇及热土难离等因素,国际学校的外籍教师流动性非常大,更有甚者,甚至每两年就会对外籍教师做一次大换血。这种趋势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对中国学生缺乏了解,对中国也缺乏了解。而众所周知的一点是,国际学校中外籍教师管理团队往往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中国国情的生疏通常导致他们会直接照搬外国的标准来要求国内的学生。在择校时,尤其需 要家长慎重考虑的一点就是,这样全面西化的教育模式是否适用于自己的孩子。
譬如一些西化程度较重的国际学校忽视中文教育。对中国基础教育中一些积极的因素视而不见,只把中文教育作为选修课程,甚至直接在教学体系中抹除。
知乎的国际教育板块曾盛传一条新闻,一位在中国工作的外籍高管,在公司报销子女全部学费的情况下,放弃了西化教育体制的国际学校,而是选择了把孩子送入一所普通私立高中,并且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报考北京大学或是复旦大学。 他对此的解释是他认为中国的世纪即将到来,故而希望孩子能够掌握中文,学会如何与中国人打交道。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也许在我们的家长努力将子女送往国外接受教育的时候,外国人却开始考虑在下一代的身上加上中国元素了。
国际学校对学生生活的干涉不多:由于中外教学理念的差异,国际学校的教师往往崇尚放手教育,个性发展,故而不会给学生很多压力。而对于家境优越的孩子来说,既没有任何外界压力,也没有明确目标的生活也许并非是人生的较佳选择。
正如许多教育讲座中强调的,家庭教育在任何时间都不能被学校教育所替代。 仅仅支付了学费就放心将孩子完全交给学校的家长,往往有可能在无意中耽误了孩子的前程。无数案例曾向我们证明,当学生内心深处缺乏进步动力的时候,任何名师都是无能为力的。
如果孩子一直在中国传统教育体系内学习,同时缺乏自律的话,贸然改换国际学校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在较初阶段产生很大的不适应。而目前也很少有校方提供由传统模式向国际教学体系转换的衔接课程,这类不适应性在高年级阶段则尤为明显。
海外大学与中国国际学校的密切关系既是优势也是劣势:这是由于名校有限,每所名校每年招录的人数也有限,很可能你熟悉的同学就会成为你的竞争对手。
西化的教学模式挑战家长:把孩子送往国际学校对家长也非常具有挑战性。国际学校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养成孩子更加独立,对人生规划更加有要求的性格,这往往需要家长以更加包容开放的态度与孩子沟通交流。
一言以蔽之,大陆地区目前发展成熟的国际学校大都拥有较为完善的海外教育体系,其较为显著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快捷地衔接海外高等教育,缺点则是把中国传统基础教育的闪光点弱化,甚至放弃了。而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大陆地区一批新兴的私立中学都在探索中西教育结合的方式,其改革模式具体体现为任命中西双方校长,利用本国教师和外教一起教授数学,物理等课程等等。
经过对北京地区一些有名的教育论坛、网站的梳理,小编总结了目前中国家长普遍认可的一种择校观点,即基础教育(9年级前)可考虑在公立/私立小学学习,而在经济条件足够充裕的前提下,择校时尤为注重校长的办学理念是否与自己的教育理念相吻合。此后根据小学期间孩子的表现,可以在小升初阶段考虑是否安排孩子进入国际学校就读。
传统学校、国际学校,无论选择了哪条路,无非是为孩子选择了一段经历,这个选择与到达什么样的终点并没有必然关系。经历从无对错,每一程路途都会带来不同风景与领悟。家长只是尽力去为孩子搭建更大更高的平台,但能不能飞,能飞多高,较终还是要看孩子自己的努力和付出。
本文转自:留学杂志
来源: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wenda/196377.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