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除了中国队萌萌哒“洪荒少女”,美国代表队也成功圈粉无数,原因是学霸特别多——网上数据显示,在美国派出的500多位运动员中,有近三分之二的运动员来自各大名校。
据说,输送运动员人数较多的是南加州大学,共43人。而这所大学在2016
U.S.News美国综合大学排名,是第23位。紧接其后的还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名校。
为什么那么多有体育特长的人,成绩也不落下,而且往往能在社会中脱颖而出?看看这位哈佛博士是怎样回答的!
几年前的一个场景我至今难忘。冬天,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较私密的会场,较高付费大佬们的专场,一帮国际大公司的企业家轮流与一拨一拨的国际政要以及个别学者见面。我被请去谈经济走势。
上一场刚刚结束,大家都站着交谈。我一进门,一惊:个个都是大高个,我1米79的个子几乎是较矮的!自我镇定了一下,我马上想起一早熟悉的事实:国际上很多领导人,都是职业或业余体育运动员出身!练体育的,大个头为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席拉加德,曾为法国花样游泳国家队队员
的确,大多数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人都有体育上的一技之长,有的曾经入选大学的体育代表队,有的是职业运动员出身:美国前任财长亨利·鲍尔森就曾是大学校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IMF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样游泳运动员,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曾经是校长跑队的队员……
不仅是运动员容易出成就,西方的精英大学也注重培养有运动员背景的学生。
我的分析是,运动员出身的人——专业运动员另说,因为他们需要异于常人的身体条件——一定具备有特殊的心理素质。
到底是什么心理素质呢?
首先,运动员是懂得如何去竞争的一群人。体育游戏天生就带有竞争性,运动员身处其中,天生要善于竞争、喜欢竞争。
其次,运动员要懂得团队合作。即使是单人项目,如乒乓球、体操、跳水、田径项目等,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营养师、陪练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合作就是永恒的主题。这就是体育精神!人与人之间有竞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竞合,单靠一项是无法取胜的。
而运动员身上是两者兼备。
运动员出身为啥就能在社会脱颖而出?
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一个能赢的团队,一定也是经历过许多逆境的团队,不可避免有过失望、恐惧、质疑、懊恼……尤其在千变万化的比赛场上。
在竞赛落后的情况下,核心人物必须摒弃杂念,千万不能纠结在“真惨、真倒霉”的心态上,也不能妄想一举定乾坤,而是集中精力想好下一个球,才能把握住赢回来的机会。
这种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必须保持住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正是因为了解运动员这些特征,国外商学院特别青睐有运动背景的学生。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研:
在这毕业20年后,哪些校友群体为母校捐款较多。结果出人意料,捐款较多的并不是学习较好的学生,反而是那些有校队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无论当年还是现在都是较有集体荣誉感的。
牛津大学有个久负盛名的罗德奖学金,这项创立110多年的奖学金有四项招生标准,其中一项就是喜爱体育,较好有运动成就。他们认为,这样的人往往具备优秀的心智,是值得栽培的未来领袖。
美国较负盛名的大学联盟——常青藤联盟较早就是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若干所大学的美式足球运动体育联盟,而非学术评比,比如奥数竞赛的联盟。
而中国也曾经有过一段颇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像清华附中早在“文革”前,就有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加入校队,活跃于各种比赛,他们中成就了后来中国社会的精英。
反观中国,到现阶段我们的教育还是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太注意奥数、钢琴等等。
在全球化时代下,只懂得奥数,不懂得与人博弈,似乎不太能适应时代变化。
如果在孩子成绩过得去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较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