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国留学,不只是孩子个人的事情,更是一个家庭的重大决策。在这个复杂的过程中,面对选国家、选学校、选专业、选中介……家长和孩子总会产生这样或者那样的分歧,于是我们经常会听到:
家长说:听我的,小孩子,懂什么?不要那么理想化,还是要务实一点,找个容易就业的学校和专业。父母社会经验比你足,知道社会上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看得一定比你准!
孩子说:父母根本就不了解我,不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对留学的概念还停留在上世纪,宁可听信“左邻右舍、老同学老同事、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亲戚”的话,也听不进我们的心里话。
作为家长,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们是否有过深入而充分的沟通?作为孩子,你真的了解家长意见背后的良苦用心吗?他们经验是否真的对你毫无用处?”
专家建议
留学规划应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制定的,且整个计划不仅仅是孤立地看选哪个名校或哪个热门专业的问题。
“家长应了解孩子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人生,想跟哪些人打交道,想做什么工作,从而帮助家长一起判断孩子适合读哪个专业,以及去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会更好一些。”
很多中国家长都有“名校情结”,通常会依据自己从亲戚朋友或其他途径所了解到的信息来给孩子选校、选专业,但这些信息往往是有局限性的。
建议有条件的家长,在孩子决定留学前,可以先通过一些方式,例如游学、旅游等方式,和孩子一起到国外去走走,了解国外的教育体制、当地学校的环境及风土人情等。“这些不只是孩子需要了解,家长也需要了解,只有更多地了解海外学校的教学模式、特色等,孩子与家长在留学方面的分歧才少,共识才多,有助作出更合适的选择。”
成功经验
为孩子搜集较全的信息,让他自己做决定
何妈妈的儿子目前就读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2015年度U.S.News评选为全美本科教学质量第四名)。在规划留学的时候,何妈妈浏览了两三百所美国大学、文理学院的资料,并把这些学校的特点、擅长项目、倡导的理念、师生比例、与老师沟通的机会等信息,与儿子讨论、沟通。
何妈妈认为,自己需要做的是信息收集与分析,但不会全权代理:“我不会包办留学申请,孩子一定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做出决定,才会比较有投入感和责任心。”
当面对留学选校分歧的时候,何妈妈也是跟孩子商量,分析自身与学校的匹配程度,而不是强迫他接受。“孩子想读排名靠前、规模比较大的大学,不过我觉得文理学院或者规模小的大学更适合他。孩子性格不是太外向,读文理学院或者规模小一些的大学,可能会得到老师更多更好的关注和引导。”
把这些分析告诉孩子后,何妈妈还给孩子吃了颗定心丸:“我告诉他,我不会逼他读文理学院,会尊重他的选择,但重要的是他需要用开放式思维多想想多看看,更全面地考虑”。听了妈妈的想法后,儿子主动去了解不同学校的情况,较后选择入读威廉玛丽学院。
做决定前让孩子先亲身体验,再引导他选择
华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三年级学生明曦,目前已经获得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硕士预录取,只要补一个学期成绩单和通过在线测评也能获得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的预录取。然而,刚开始,明曦并没有出国留学的打算,全靠妈妈的鼓励和引导。
明曦刚开始想考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妈妈就鼓励她:“既然向往国外教育,何不直接出国读?当时,孩子并没有接受。对于没有尝试过的东西,孩子会有一些害怕,我不会逼着她做,或者一味说理,而是给她机会去尝试再做决定。
于是,我让她报英国游学团,让她出国体验国外的教学。” 经历了一次游学,亲身经历了海外课堂后,明曦发现自己喜欢国外的教育,并且锁定了出国留学这个目标。
为了让明曦走得更顺,明曦妈妈更是鼓励孩子前往美国师范类大学交换一年。“她已经拿到蒙纳士大学硕士预录取了,在大四已经不需要再找工作、考研,要安心为将来去澳大利亚读硕士做准备。于是我建议她利用大四先去美国交换一年,适应一下国外的大学教育,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做好留学前的充分准备。”
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