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眼看要期中考试了,闺蜜又开始跟我叨叨,怕担心孩子考不好。
“考不好又能怎样呢?”
“以后考大学会有问题啊!”
其实闺蜜的女儿成绩已经很优秀,高中重点班,全班排名前5,上个211没问题。
“上次没考好,我苦口婆心的跟她讲道理,她当时就不开心了,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说错了吗?我是为她好呀!”
说起这事,我想起她女儿还发过一次朋友圈:
“凭啥,她永远都是满口的大道理!为什么她都是永远正确,而我做什么都不对,都不满意。”
显然,孩子把她妈妈屏蔽了。闺蜜并不知道,孩子早已满腹委屈。
大四考研那年,室友总分第二,英语却差两分,自认为很努力了,可是没有安慰没有鼓励,每天面对的都是她妈打过来的逼问电话:“你怎么那么差,研究生都考不上”。
几个月后,室友立志再考,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父母也没有一点点心疼,只是说:“如果你今年再考不上,我都觉得没脸见人,你还好意思见家里亲戚朋友么?”
我当时就无法理解,就算考不上研究生,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辱没家门的事情吧,至于每天打电话来说么?
室友一直考了3年,最后考上了,成了家里炫耀的资本,但我再见到室友的时候,总觉得她变得阴郁了。
前段时间有新闻说,常春藤女博士因为母亲一句话而跳楼自杀。
据博主“还是一碗泡面”讲述:这位女博士的母亲是一名艺术家,事业有成。有次去美国看望女儿,却不知道为什么发生了争执。
女儿:“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
母亲:“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母亲说完,女儿转身就跳下了阳台,没有救回来,年轻的姑娘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你说,一句话能有多重呢?就这样失去了一条生命。
“为什么,他/她永远都是对的,而我做什么都不对。”这是很多青春期逆反的孩子,会大声嘶喊的一句话。
而父母的回答往往是:“我是你爸/妈啊,我做的都是为你好啊!”
看起来很有关爱感、很有力量的语言,却是一句最能激发孩子内心负能量的话。
而父母们总是认为,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自己是那个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人,而父母自己是从不需要反思和改正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明朝祝允明的《读书笔记》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善观人者观己,善观己者观心”。这和带孩子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养育孩子的前提首先是观察自己、完善自己,谦卑地学习,而不是把自己定位成一个没有过错、不可以被指责的君主。
事实上,没有人不会犯错,也不曾犯错,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反思。
知乎上有个故事很火:
小A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玩得太疯,把家里的一串钥匙给弄丢了。于是,爸爸大发雷霆,把他痛骂一顿,并讲了一大堆道理。之后,他还要求小A必须在半小时内找到钥匙。
其实小A之前早就翻箱倒柜地找过很久了,再找当然还是找不到。于是,爸爸就让他在楼道里罚站。
漆黑的楼道,忽明忽暗的感应灯,让小A非常害怕,过了许久,最终还是邻居把他送回了家。
事情本也告一段落,然而戏剧性的是,几年之后,爸爸也把钥匙弄丢了。爸爸随口对小A说:“奇怪,钥匙怎么找不到了,儿子你明天去换个锁。”
这样一个故事,说来似乎轻松,但双重标准,文过饰非,却是经常出现在“父母对你伤害最大的事”的题目之下。
也许那个父亲永远也不会意识到,不愿意和爸妈沟通的儿子,究竟是怎么把心里这扇门关上的。
前段时候工作室新来了一位生于94年的新人,来之后的几天一直有点无所适从,一天中午我找她聊天:“我让你做的事情,有遇到困难吗?”
“还行,我都做了,但不知道做的对不对……”
“如果觉得有问题,你可以问我哦!”
“……”她不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她突然跟我说:“这是我换的第三份工作了,我一直在想,自己赚的钱能否配得上我那工薪阶层父母之前为我上学的投入,算了算,以我现在的工资,我得还上好多年,我很焦虑,我觉得自己欠了父母好多。”
“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欠父母呢?”
“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和我说为了我,曾经多么多么辛苦,如果换做一部电影的主人公,我觉得这么辛苦供孩子上学真的好励志、好正能量,但现在我自己就是那个被供养的人,我觉得都是我的错,都是我害得他们那么辛苦。”
对此,我没有作声。
这样的事儿,很多人都经历过。自己做母亲的时候,听着我的母亲和我的女儿说:“今天拼音默写如何?今天数学得100了吗?”
如果没有100,默写成绩不好,她就开始各种鸡汤心得,说着各种十几年后才可能发生的事情,然后当励志故事一样说给我女儿听。
有一次我忍不住想跟母亲说:“你能换个提问和沟通方式吗?孩子会很有压力,会觉得100才是好,其他成绩都是差……”
“与其告诉孩子‘100分哎,我为你骄傲’,不如问问孩子‘今天你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吗?’,与其每次说话时大打鸡血,不如多听听孩子想说什么。”
父母,是人的一生中拥有时间最长的角色之一。要做好这个角色,需要我们不停的反思,需要不断地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保持积极的心态,要给孩子更高质量的关怀、陪伴、沟通,鼓励,或者说,爱。
诚然,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当要给予孩子爱时,先看看,如果同样的爱给你,它的表达方式和文字的重量,你能否承受。青春年少烦恼多,不要让你心中的生命之重,成为孩子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报名信息】
免费电话:400-8080-302
联系人:欧阳老师 手机: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师 手机: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来源: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szmg/200898.html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电子邮箱:jiangyue20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