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校网
咨询热线:

深大留服橘郡美高:掌握英语学术能力,连接未来无限可能

INTERNATIONAL SCHOOL INFORMATION

  本学期,北外附校朝阳双语学校,从知识、实践与思维等角度,立足课堂内外,从社团、校园活动到文化融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全方位提升英语学术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证。

  1. 扎实的语言技能功底,从孩子的程度认知起步

  l 听说读写分级教学,保持循序渐进

  学校从教学实施角度,根据学生当前英语能力的差别,所处阶段的不同,在课程内容上进行合理分级与规划。

  校区教学校长Nancy指出:现阶段的教学重点,对于处于一级和二级的同学,以单词、语法为要点,重在进一步夯实基础。处于三级的同学,注重听力练习,阅读量的积累,也就是将“听”和“读”要求逐步提高。对于处于四级的同学,除了应对标化考试冲刺,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外,在“说”和“写”方面会有更多练习。

  在英语学习中,听说读写是紧密相关的,听读的过程是由外而内的获取吸收,也就是输入的过程,而说和写是将学到的东西从内向外呈现,也就是输出过程。输入的积累,输出是应用,两者互相促进。

  不同的英语学习阶段,都会考虑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的培养,但侧重不同。比如,三级内容这学期涉及文章节选阅读与整体阅读。四级内容则从书籍阅读与文章引用,升级到写作技能训练。

  本学期,英语学科PBL教学的重点是英语写作,让同学们了解各种文体,比如自传、议论文等,同时学习和使用各种写作技巧,如

  Free writing,Reflective Writing等等。

  l 重视学生对教学语言的有效性输入

  老师对教学语言的合理使用,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重要的“输入”。

  著名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认为,学习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即略高于其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时,才能习得这一语言,这就是著名的 i + 1 公式。

  这对授课教师的要求很高,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对学生的语言水平有深入了解,同时也要求学生的语言程度分级比较细致,这样,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才能比较准确地把控教学难度。

  考虑到学生的整体程度,学校总体采用外教+中教全英文授课模式。外教老师全英文授课,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对于需要兼顾学科知识传授的科目,英语作为教学语言,使用度保持在百分之80%以上。

  在英语教学实施中,老师们会注意平衡标化考试对英语学习的渗入程度。

  标化考试是国际学校的学生升学的重要组分,针对标化考试会涉及到一些技巧与熟练度训练,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标化考试的渗透比例不超过一半。

  l 注重正确学习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对一些学科来说,在教学中的部分难点在于,既要把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讲授清楚,又要兼顾将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比如生物、化学,以及一些AP课程。

  学科老师需要掌握英语作为媒介语言的教授技巧,比如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生词,带学生分析长句等。

  生物老师章珍说,因为生物学科的特殊性,每节课都有生词出现。她给同学们提出的建议是课前要预习,上课认真听,课下及时复习。

  预习中,主要是看教材,把不会的单词提前整理出来,查清楚。上课时,她会把学科生词列出来带领同学们学习,过程中她会领读,鼓励学生大声读出来。看、读、听的过程,让多个感官共同帮助记忆,同时读得多了,口腔和面部也就有了肌肉记忆,生词说得越来越准确。

  章老师安排大家充分利用晚自习时间,作为知识内化的过程,跳出教科书和笔记,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知识点,向其他人讲述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写下自我感受和学习笔记,深度思考这些知识点的应用范围……

  l 重视英语阅读技能,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

  对英语学习来说,阅读是极其重要的“输入”方式,也是沉浸式的学习过程。Nancy非常重视在英语和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技能,也是本学年持续推进的重点,根据课纲讲授内容,搭配相应的阅读书籍,国外很多学校都会要求每学期至少要读五到七本书。

  从语言学习来看,大量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词汇、语法、句式的运用。在阅读中体会语感、积累素材,更加直观地感受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阅读的积累,还有助于训练英语思维方式,增强对英语文学、文化的深入理解。

  从长远来看,对阅读的推进,能够帮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认知边界,扩大视野。

  image.png

  Mr. Jeff’s Library

  为了支持和鼓励学生们的英语阅读,外教Jeff还办了一个小小图书角“Mr. Jeff’s Library”,他为同学们精心选购了一批英文图书,供大家借阅。有Non-fiction类的经典原版英文书,也有一些小说、传记类图书,这些图书作为学校图书馆的补充,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现在,如果你去任何一个教师办公室,都能看到门上贴着提示语“Please speak in English to all teachers in this office”,通过这样的设置,在课堂之外的一定范围内,形成沉浸式的语言使用环境,基于自然的交流,情景式的沟通,促进学生的英语沟通表达能力。

  2. 丰富语言应用场景,激发学习热情

  Public Speaking是学校较活跃的社团之一。从11月下旬开始,社长苗文馨一直在准备全校的英语演讲活动。他们创建了社团的微信平台PublicSpeakingBFSU,发布了面向全校的演讲比赛,比赛以未来变革为主题。

  英语老师给学生进行演讲指导

  这次活动全员参与,初赛在每个班级进行,由各班的英语老师作为评委,选拔出进入复赛的同学;复赛由所有英语老师和Public Speaking所有成员评分,选出进入决赛的同学。较终,杨程媛、孙北、张子欣、宋瀚铭、李颜辰等几位同学闯入决赛。

  演讲是一种要求更高的“输出”,演讲之前同学们要准备演讲稿,学习当众演讲的技巧,制作演讲PPT。准备演讲的过程,也是他们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的过程。

  耿荣欣是音乐社的积极分子,较近,她正在组织一些同学们排练音乐剧《Evita》。她介绍说,这个节目是社团这学期较重要的活动之一,他们将用全英文在学校晚会上演出。

  准备过程中,同学们认真研习了原版剧目,根据重要剧情,改编成四十分钟版,并从中挑选出相应的内容,按角色分配给演员们。

  学校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语言学习的场景增加了多元化,趣味性、实用性元素,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在参与过程中,锻炼了合理运用语言工具的技能,在实操中的应变力,为今后的留学生活打下基础。

  3. 语言学习中,文化元素的融入必不可少

  北外附校朝阳双语学校的英语学习,非常注重文化因素的融入。比如,今年校园活动中,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都有相应的节日活动。

  比如感恩节,邀请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万圣节,学生们扮装开趣味party;圣诞节,要享受家庭时光,同时学校也会有学生们组织发起的圣诞晚会。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每个节日都有自身的深层寓意,也是美好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节日是具有仪式感的文化融合,本身就承载着人文历史,这种仪式感,通过服饰、饮食和故事等形式直接表现出来。

  社交层面,节日也是大家互相沟通情感、深入交流、促进关系的一个契机。学生们将来会在国外生活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当下的校园活动中,他们跟同学、老师、外教增进了解,加强沟通,今后这种熟悉与融入感将帮助他们更加适应海外生活。

  从长远的角度看,加深对国外节日和文化差异的理解,会让学生们扩展国际视角,提高文化素养,对不同国家的礼仪习俗、家庭模式、社交习惯的差异有更多了解,从而对背后的思维态度和价值差异有更强的理解与包容。

  学校深知,掌握英语语言能力,将是学生们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英语作为工具语言,将是他们联结未来更多可能性的基本技能。通过更扎实的语言技能学习,更多样化的语言使用场景,更多层次的语言文化交流,让学生摆脱自我局限,培养全球视野与思维认知,升级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报名信息】

 免费电话:400-8080-302

 联系人:欧阳老师 手机: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师 手机: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来源: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szmg/200741.html
咨询电话:400-8080-302
 
姓名: *
电话: *
性别:
报读年级: *
验证码:
咨询电话:400-8080-302 官方微信
  • 邮箱:jiangyue2012@qq.com
  • 网址:www.ctiku.com
  • 合作:QQ 1064084825
官方微信
  •  Anne.OuYang
  • 电话:17310788597
  • 微信:Anne8597
官方微信
  •  Grace.Jiang
  • 电话:18017921033
  • 微信:jiangyue2046
关于我们

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电子邮箱:jiangyue2012@qq.com

Copyright @ 2024 育龙国际学校网 www.ctik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0679号
沪ICP备13002341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