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华招生官锐减6成!美国顶尖名校前招生主任做客青岛赫德:揭秘名校申请的底层逻辑
青岛赫德自有第一届高中毕业生起,每年都会组织大型的大学展活动,吸引来自英美澳加等主要留学目的地顶尖名校的招生官来校内做宣讲,面对面解答学生和家长的困扰,从一线招生官视角给学生提供最真切的指导建议。但近两年,有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来华招生官数量锐减。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二三线城市,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有同样问题。甚至某一线升学主任也感叹道,“招生官的缺席给我们的学生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信息鸿沟”。英美名校对中国学生的态度有何转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国家庭如何应对才能让孩子稳步进入理想大学?在申请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我们到底该如何为孩子做好规划?......这一系列中国家庭当下最关心的问题,还是需要一线招生官来解答。1月3日(周五),我们邀请了美国顶尖文理学院阿默斯特学院前招生主任万晓峰博士做客青岛赫德,从一线招生官角度为大家揭秘美国申请的底层逻辑。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转发万博士之前发表在国际高等教育界知名媒体世界大学新闻(University World News)上的一篇英文观点文章的中文翻译稿,希望他的一些分享和观察可以给到大家启发。
信息鸿沟扩大尽管中国是美国大学的主要生源输出国,但有关美国大学招生的可靠信息却十分有限。这也是促成我在2020年翻译和出版《升学之道:美国大学申请全解析》的动因,将美国市面上最全面的介绍美国大学申请的工具书介绍到中国。美国大学招生官到访中国人数的急剧下降无意中将中国家庭推向了网络谣言和各种沸沸扬扬的申请捷径。这让作为招生官的我感到无力招架。我甚至秋季在中国参加大学展时,很多家长对我的第一手信息感到将信将疑,因为他们的信息来源完全依赖于社交媒体和网络,而背后传播这些信息的人,更多的实在进行情绪输出,制造焦虑,而不是提供真诚的信息传递和服务。
例如,很极端的例子,在中国学生和家长了解美国大学录取过程时默认使用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小红书上,关于保送哈佛、斯坦福和耶鲁等美国名校的帖子获得了数百条评论和点赞。这些帖子的发布者在回答质疑者的问题时会纷纷承诺他们有解决方案。可想而知,这背后通常有着不为人知的操作。当然,这种 “服务”,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犯罪,且并不是免费的。中国法律并不像惩罚本国高考作弊那样惩罚外国大学招生录取过程中的作弊行为。要知道在中国高考作弊会导致数年监禁,但在AP考试或者SAT考试泄题等情况出现时,却并不适用。最终被发现时可能面临的是被美国大学取消录取,甚至被遣返。
对排名的依赖加剧排名一直是中国家庭选择国外院校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方式来了解一个陌生的外国大学体系,也是中国雇主判断外国文凭质量的重要依据。大学排名也是中国社会在学校内外选拔人才,甚至落户政策时最常用的衡量标准。而现在,中国家长和学生对排名的依赖变得更加强烈。中国升学指导研究中心现任主席成小凤评论道,疫情造成的信息真空和美国大学来访的招生官人数的减少,促使中国家庭更加依赖于一个单一的认识海外大学的指标—排名。
大学排名,如流行的 QS 世界大学排名,通常不包括文理学院,即使是那些选择性很强的文理学院也不在列。“这使得引导家庭考虑文理学院变得极具挑战性,"成主席说。
很多中国家庭并没有意识到,美国本科教育的精髓都在文理学院。小班制的课堂、教授直接授课、本科生直接参与教授科研,整个学院被打造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让学生为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不仅仅只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服务。哪怕是大家非常熟知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或者普林斯顿大学,他们的本科学院其实就是一所文理学院,但规模要比单独的文理学院大得多,是整个大学体系之下的一所学院,学生个体得到的关注并不能像文理学院如此密切。
对标准化考试错综复杂的感情根据美国国家公平与公开测试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Fair & Open Testing)的《公平测试》(Fair Test)的数据来看,美国有2000多所高校对2025年秋季或以后入学的学生继续采用疫情时代开启的可选择性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Test-Optional)的政策。而面对美国大学不断变化的标准化考试政策,中国家庭对此一直将信将疑。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中国家庭都将子女能否成功进入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可能性归功于考试成绩。因为中国奉行上千年的科举制度已经在中国人的思维中产生了根深蒂固的烙印。哪怕是现在,考试成绩还是中国大学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或者核心。但对于美国大学来说,考试成绩只是综合评审中的一部分而已。
有趣的是,最近美国少数几所知名大学恢复了考试要求的消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家庭的欢迎。首先,由于不信任美国大学在考试方面对中国申请者的真实意图,即使是在疫情最严重的考试可选时代,他们也从未放弃过参加标准化考试。其次,恢复考试要求向他们表明,美国大学确实如他们所希望的那样非常重视考试成绩。第三,与无形的个人素质不同,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数字目标去奋斗,让他们有了一种确定性的安全感,觉得可以抓住一个让自己脱颖而出的方法了。但现实情况是,考试成绩永远也不是学生在美国名校中脱颖而出的唯一因素。哪怕是在硬性要求考试成绩的政策下,标准化考试成绩也仅仅是众多因素中的一种。SAT的1510分跟1590分有什么实际的差别吗?对招生官来说,哪怕是对国际学生录取率只有2%的我所负责的阿默斯特学院国际招生录取团队来说,这两个分数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差别。
六边形战士这一称号最初是日本一家媒体为形容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马龙而创造的一个短语。这家媒体用六边形图来评价马龙的球技,并打出了非常离谱的分数。现在,这一短语经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多面发展,并且取得傲人成绩的人。对于那些深信自己已经破解了美国顶级名校录取密码的人来说,把自己塑造成 “六边形战士 ”似乎是他们笃定的答案。他们认为,要想脱颖而出,学生必须在学术和课外方面取得多种非凡而独特的成就。仅仅在科学和数学领域取得成就是不够的,他们还必须通过学术竞赛或暑期学校来证明自己对人文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还必须去关注中国西南偏远地区农村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或为贵州贫困农村的穷人筹款。去南极考察?去肯尼亚做部落调研?去亚马逊观鸟?是的,越多越好!如果一个学生通过自学12门额外的AP课程,最终被一所顶级名校录取,那么其他学生选修15门AP课程就一定更有竞争力。虽然选多少AP本身并不是让学生脱颖而出的唯一因素。这种循环已经彻底失控。市场上也随之涌进了很多家提供此类服务的公司,让学生和家长趋之若鹜。
这样的循环被中国社会称之为 “内卷 ”,指的是竞争不断加剧,而回报却有限。这种循环在招生录取过程中的表现就是,每个学生最终在纸面上看起来都是一样的。有的高中甚至不惜学生浪费高中期间的宝贵成长经历,公开鼓励他们将精力全部放在这些表面看起来“高、精、尖”的事情上,为的就是让最后的海外升学成绩看起来亮眼。这种违反教育常态的牺牲也许只有学生自己来承受随之而来的后果。美国大学希望得到的并不是一个个在各方面都全面且都突出的六边形战士。这对高中生来说首先并不现实;其次,美国大学的综合评审和对多元化的强调是为了组建一个拥有不同兴趣、爱好和背景的大一年级。换句话说,美国大学想要一个有着六边形战士的特征、百花齐放的新生年级,而不是一个充斥着六边形战士的新生年级。试想,如果真有这样的大学,那请大家还是远离为好。
美国大学对中国兴趣减退疫情过后,由于校友捐赠基金(endowment)投资回报率的降低,许多美国高校削减了国际招生预算。2023年夏天,美国最高法院禁止美国大学在招生录取过程中考虑种族因素后,许多高校也将重点转向加强国内的招生。
另外,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直飞航班数量有限,加上对使用俄罗斯领空的限制,使得从美国到中国的旅程更长、成本更高。疫情发生前,两国之间每周曾有约 340 个直飞航班。现在,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航班在运营。
中美之间持续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以及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对美国高校与中国合作的额外审查,都让美国高校在与中国合作时三思而后行。此外,中国高中校园接待外国访客通常需要高中将外国大学访客的个人信息(包括护照信息)上报当地教育局审批。程序繁琐,结果也不一定总是乐观的。这经常会让对个人信息和隐私视为重中之重的美国人来说,感到难堪和两难。疫情期间,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的入学人数急剧下降。虽然现在有反弹,但速度缓慢,这也让美国大学确信,他们应该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新兴市场,如印度、越南和尼日利亚等。尽管在美国攻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而且在短期内不可能被任何其他国家超越,但美国大学对招收中国学生的兴趣似乎已大大减弱。
酝酿中的暗流虽然美国枪支暴力等安全问题是让中国家庭望而却步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博士论文中最主要的发现,但他们现在更担心的是美国大学的花费问题。而这并不仅仅因为美国大学每年都在涨价,而是因为中国自身的经济问题让很多家庭在支出上变得更加谨慎。作为对策,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让孩子就读中国公立高中费用较低的国际课程项目,一年的费用大约为10万左右,而私立国际课程高中的费用大约为 20-40万。他们也开始关注费用相对较低的留学目的地,如英国、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美国的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加大在中国的招生力度,以填补美国大学留下的空缺。
【报名信息】
免费电话:400-8080-302
联系人:欧阳老师 手机:17310788597 微信:Anne8597
江老师 手机:18017921033 微信:jiangyue2046
来源: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qdhd/dongtai/3438.html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电子邮箱:jiangyue20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