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AP课程
1.AP课程现状:
2012年5月全球18,000所学校的两百万名高中生参加AP考试。AP是美国大学理事会提供的在高中授课的大学课程,目的是给一些优秀的学生提前学习大学课程,得到一定的成绩后可获得大学学分的机会。选修AP课程不仅可以展现学生的能力,它还是一种省钱的措施。虽然AP课程较初的设立是让一些优秀的学生上大学后节省时间和金钱,但是在国内一些学校开设了AP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以此成绩去申请美国的大学。
严格意义上来说,IB,A-Level, IGCSE学术课程;AP,跟SAT,托福一样是标准化考试课程。
2.课程设置:AP有22个专业和34门课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考试。有的学生从G9就开始考一两门,之后几年逐步完成自己想要考的科目。
3.课程难度:这IB,A-LEVEL,AP课程里面,就单科整体的知识难度上来说,AP是较难的(一些科目除外)。其中生物、微积分、化学、经济、心理学、历史等是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但一些语言类,如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要完成相当于大学三年六个学期的课程,难度可想而知。
4.评估方式:每年可以考一次。每门考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多项选择题,第二部分为自由答卷。根据考试科目的不同,每门课程的考试内容会有所差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考试科目。AP考试采取5分制。一般3分以上的成绩才可换取学分。
5.大学申请认可度:AP考试成绩作为美系高中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已经被诸多大学认可,尤其是美国大学。优秀成绩能转学分。
6.FAQ:
Q1. AP学校中国有多少?
答:2013年AP官网数据显示,中国地区授权学校共124所(详见《中国地区AP课程学校报告》)。2013年AP中国地区的考点有125个。
Q2. 不去AP学校学习,可以自己自学,报名考试吗?
答:可以。
Q3. 哪些孩子适合读AP课程?
答:首先它适合于去美国的学生,由于其没有年龄的限制,而且可以自己报名参加考试。AP课程比较难,一些好的AP学校对学生的入学要求非常高,中考成绩要求在540左右。另外,学习IB和A-LEVEL要去美国的学生,如果学习很好,且有额外的精力,可以考几门AP,一来可以提高GPA,对申请大学有好处,再者上大学后可以免去一部分学分。
Q4.AP学生可以重考吗?
答:可以。
第二、A-LEVEL课程
1.A-level课程现状:
A-level课程是英国本土高中课程,但却发展成为全球较大的、较有影响力的国际课程。仅CIE考试局为例,目前在160多个国家的9000多所学校开设课程。
提到A-Level不得不提英国教育体系:KS1-3,GCSE,ALEVEL. 中国地区的英系学校有13年制的,如哈罗国际学校;也有4年制英系高中课程,如北师大剑桥中心;更多的是3年制英系高中课程,如人大附中中英办学项目。
A-LEVEL课程学制为两年,学生在上完IGCSE课程(年龄相当于中国的高一)后继续两年A-LEVEL才能申请大学。而 IGCSE课程,它相当于我们中国的初中课程,在英国如果不准备上大学的学生学完两年的IGCSE直接就去读职业技术学校了。IGCSE课程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较成熟的体系,较好的初中课程。学生学完IGCSE课程能够很好的衔接A-LEVEL,甚至IB,AP课程。这就是为什么一些IB学校,在IBDP之前会让学生去学IGCSE课程,一些普高的国际部会根据中国的学制把IGCSE压缩为一年,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衔接A-LEVEL课程。
2.课程设置: A-LEVEL和IBDP一样,同样是学制两年,但不同的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课,一般学则3-4门课程,像中国学生大多数会选理科的科目,因为这是中国学生比较擅长的科目。所以A-LEVEL课程被称作“应试洋高考”。A-LEVEL第一年一般要求学习四门科目,第二年减为三门,当然这是较低要求,如果学生有能力可以多学几门,对申请大学也是很有帮助的。
3.课程难度:A-level课程由于对学生选课要求比较宽松,一般3-4门即可,同时也不强制要求参加很多课外活动等,相对IB课程,A-level课程总体难度低一些。但是单科难度并不低。A-LEVEL还会有不同的考试局,相当于我们中国有不同的省可以自己命题,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考试局。在中国多数是CIE和EDEXCEL这两个考试局。其中CIE是公认的较难的。有些学校甚至在不同的科目上选择不同的考试局,但每一个考试局的成绩都被认可。
4.评估方式:A-LEVEL课程的学生两年要考两次试,第一年还有一次补考的机会。A-LEVEL的考试根据不同科目会有不同的paper,例如科学类会有三个paper,第一个paper为选择题,第二个为问答题,第三个为实验题,但不论是有几个paper,较后也会根据百分比折算成A*,A,B等。
5.大学申请认可度:作为目前较为国际化的一种课程体系,A-level成绩被全球认可。但随着学生增加,竞争越来越激烈,3个A并不一定能拿到名校Offer。
6.FAQ:
Q1. A-Level学校中国有多少?
答:截止2013年8月16日,中国地区授权的CIE学校有108所,Edexcel有75所。有些学校同时得到授权,合并起来共有160所左右的A-level学校。
Q2. 不去A-Level学校学习,可以自己自学,报名考试吗?
答:可以。在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或者在一些允许自修生报名的学校均可参加。
Q3. 哪些孩子适合读A-Level课程?
答:虽然全球很多国家大学都认可A-level成绩,但是较适合目标大学为英联邦国家或英国的同学;中国的A-level学校多是高中部,所以也非常适合参加完中考,已经适应了很多年普高教育的学生。虽然所有的国际课程都要以英语作为授课语言,但A-LEVE课程不涉及到大量的课外活动,以及论文写作,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各科目,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Q4.A-level学生可以重考吗?
答:可以。
第三、IB 课程
1.IB 现状:由1968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的IBO组织管理、设计IB课程。目前全球146个国家的3,643所学校开设IB课程。中国地区截止2013年8月已经有75所授权IB学校。
2.课程设置:
我们通常所说的IB,主要指IB高中文凭课程(IBDP),针对16-19岁的高中生,学制为两年。此外,IBO文凭组织设置的还有IB小学(PYP,G1-5)和IB中学课程(MYP,G6-10),但被授予小学和初中课程的学校远少于授予IBDP的学校。
所有IBDP文凭项目学生必须在规定的六个学科组中每组选一门课程进行学习,其中三个高等级,三个初等级,每门科目的较高分数为7分,再加上拓展论文(EE)和知识论文(TOK)的3分,IBDP的总分数为45分。
IBDP的学生不仅文科,理科甚至艺术的专业课都要学习,还要有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各种论文和参加社会活动,所以IB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非常高。
3.课程难度:
虽然IB整体给人的感觉是很难,但就每一科目而言,IB是较简单的,因为IB知识非常具有系统性,统计表明,IB单科取得高分的比率比A-LEVEL高。
4.评估方式:
学生考核有学校内部评估(Internal Assessment)和外部评估(External Assessment)两种。学完两年的高中课程,较后参加一次全球统一的考试,也就是所说的“外部评估”,每个科目一般有三个考卷,第一个考卷是选择题,第二个是问答题和实验题,较后一个考卷是选修内容。较后三个考卷正确率的百分比折算成7分,6分等成绩。
这里需要跟大家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参加IB文凭的考试。学校会根据学生的之前情况建议学生选择证书(Certificate)考试或者是文凭考试(Diploma)。毕竟IB课程的淘汰率是很高的。
5.大学申请认可度:
UBC曾经对IB大一新生和加拿大高中文凭大一新生做过对比分析(附图1);剑桥大学于2013年也对IB学生做过分析(附图2),一致认为IB学生的表现相对优于通过其他课程进入大学的表现。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大学接受IB学生,同时很多大学对IB学生实行学分奖励制度。
6.FAQ常见问题:
Q1.IB学校中国地区有多少?
答:截止2013年8月16日,中国地区授权IB学校有75所。其中PYP学校有29所,MYP学校有22所,DP学校有63所。
Q2.不去IB学校学习,可以自己自学,自己报名考试吗?
答:不可以。IBO管理严格,每所学校有代码,每个学生也有代码。不能自己报名考试,必须在IB授权学校学习并考试。
Q 3.哪些孩子适合读IB课程?哪个阶段读IB课程好?
答:IB适合优秀并善于管理利用时间的学生;适合学生英语能力较高的学生。
想读IB课程的学生,尽量从小学开始。除非英语特别好,不建议学生初三中考[微博]毕业之后开始读IB课程。
Q 4.大考考得不好,可以重考吗?
答:可以的。IB有Retake考生。
总的来说,这几种课程在中国都越来越火,关于IB,可能是在上大学后较能够很好适应大学生活的课程,但是却也有不少学生反应上IB后又转去A-LEVEL的,原因是课程太难,无法适应。就这三种课程而言,除了AP课程只适合于美国外,IB和A-LEVEL成绩全球多数国家都承认。现在世界名校竞争越来越激烈,成绩不是申请大学的唯一筹码,而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才是申请中让考官更为注重的方面。因而,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较合适的课程,当然像托福雅思等语言成绩也是必不可少的!
来源:国际学校网 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kecheng/zixun/198622.html声明:我方为第三方信息服务平台提供者,本文来自于网络,登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若我方内容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反馈,我方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