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赶到虹桥当代艺术馆,参加西外美术课程展的开幕式。场馆内都是西外师生共同创造、充满着美感的各类作品,有西洋的油画、版画、水粉画,有中国的国画和书法。但西外的美术教育,不仅局限于画,而是与众多学科渗透交融,成为师生跨学科多元立体知识、情感、生活、实践的综合探究的过程与呈现。
艺术展中看到科学与艺术的整合交融,3D 打印出的极富设计创意的各种作品,用自然植物提取物印染并加工制成的衣物及墙布,各种智能玩具、模型,既有美的设计元素,又具备科技应用的功能。
文学、历史、地理与美术更是密不可分,西外行走课程中学生去敦煌莫高窟“采风”,西域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流的场景在孩子们一幅幅画中,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孩子们在“轻阅读”的大语文课上,在“中国经典中的男性与女性”的文化比较课中,诗与画、文与景、人与物,流畅的线条与留白的自然及充满情感的语言文字如此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赏心悦目的师生人文审美的立体文本。
当在学生自创的“皮影戏”台前,看着一个个“角色形象”对话表演,这一涉及到故事情节编排、人物形象创作、表演控制配音等一系列综合集成能力。你就会认识到,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孩子综合素养及能力的培养过程,美不是教育的“奢侈品”,而是一个人生长发育中的“必需品”。
从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各种“绘本”到自主设计的“风筝”、“伞”、“扇面”、及各种“书签”、“明信片”、“面具”、“马勺”、“花瓶”、“耳环”、”皮具”、“瓷盘”、“动漫卡通人物”、“门神”等几十种工艺作品。突然间,你会意识到,孩子们的想象与创意应成为教育中的“源动力”。
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如能唤醒学生对美和创意的想象与追求,唤起学生去创造和动手实践制作的内心冲动,去让学生将知识、情感、美、生活、自然、实践融为一体,去参与、感受、体验真正的知识与文化的具体生成,将学习过程变为美的发现与创造过程,将我们的课堂与校园变成师生共创共享美感的创意大工坊。
(作者:林敏,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外外国语学校总校长。上海市督学;英国利兹大学博士;原新西兰怀卡多大学东亚系主任。)
来源:国际学校网本页网址:http://www.ctiku.com/huodong/linmin/196865.html